時間進入到2016年之后,共享經濟和區(qū)塊鏈的應用開始提速,甚至到了瘋狂的程度,典型的代表就是共享單車和比特幣,共享單車在過去的半年中涌入了數十家公司和上百億美金的投資,而比特幣則創(chuàng)造了8年數百萬倍漲幅的驚人記錄。
作為嗅覺最為靈敏的一群人,VC們擁有非常敏銳的行業(yè)敏感度,一切的變化在超級VC眼中都變成了數據流,在共享經濟和區(qū)塊鏈火熱的背后,是去中心化的時代潮流不可阻擋。而這種潮流,將會在物聯網時代達到高潮,萬物互聯的時代,也是去中心化更加徹底的時代,甚至有人戲言,共產主義將由此誕生。
在杰里米·里夫金的《零邊際成本》一書中,作者寫道:“物聯網讓數十億的人通過點對點的方式接入社交網絡,共同創(chuàng)造組成協(xié)同共享的諸多經濟社會。物聯網平臺使得每個人都成為產消者,使每項活動都變成一種合作。物聯網把所有人都連接到一個全球性的社區(qū)中,社會資本繁榮的規(guī)模前所未有,使得共享型經濟成為可能。沒有物聯網平臺,協(xié)同共享既不可行,也無法實現?!?
顯然,作者在書中描繪的“共享型經濟”包括諸多方面:物聯網本身,共享經濟以及社交網絡。在這個物聯網的展望體系中,“點對點”的去中心化網格結構取代了過去的中心化結構,每一個人都是“產消者”,網格化的共享經濟取代了廣播模式的中心化交易。
為了更好的理解“去中心化”,我們先來看看共享經濟。關于共享經濟,小商幫科技有過很多的原創(chuàng)文章進行討論,比如《細思極恐,共享單車產業(yè)可能會有哪些灰色收入》、《沒看懂共享充電寶?這是大佬們在押寶5G時代!》、《離職、裁員、對罵、刷單、盜損、灰產,共享出行路在何方?》、《共享電動車大量出現,能復制共享單車的火爆嗎?》、《共享經濟到底都有哪些模式?看完這篇就夠了》、《讀懂滴滴估值500億美金的背后》等等。各位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
在傳統(tǒng)經濟中,商業(yè)模式是一種中心化體系。所謂的中心化就是一個廣播模式,所有的用戶都是圍繞這一個主體進行,我們見到的大多數的傳統(tǒng)商業(yè)模式都是這個類型,例如制造業(yè)、門戶網站等等。
以共享經濟領域為例,在共享單車領域,以前的單車是以生產廠商為中心,代理商和經銷商為下線的“廣播模式”,這種模式的特點是層層加碼,商品到消費者手中時,價格已經比出廠價格提高了很多,甚至有的產品達到了幾十倍。
而在共享單車的時代,消費者可以不購買共享單車,而統(tǒng)一使用共享單車的平臺使用單車,而共享單車的廠家可以直接跟生廠商提貨,把中間環(huán)節(jié)都給消滅了。從共享單車的情況我們其實可以看出,共享經濟會不斷的“去中介”,而且不再是生產自行車的廠家來決定消費者的喜好,而是由消費者選擇是否使用共享單車的平臺,選擇哪一家的,而且消費者對于單車的群體意見決定著運營商對于下一批單車采購的款式和細節(jié)的重視,這就是一種“去中心化”的結構。
而知識共享領域則做的更加徹底,以知乎為首的知識共享網站變成了人人都可以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的平臺,中心的范圍不斷被壓縮,取而代之的則是人群的網格化。當前最極致的知識共享,是以機器算法和內容分發(fā)為主的今日頭條。
在門戶網站時代,新聞的傳播形式是:門戶網站生產新聞,受眾瀏覽新聞,這也是典型的“廣播模式”,新聞的產生主要是門戶網站和其合作伙伴們,而稿件是否留存主要取決于編輯,編輯認為好的稿子可以留下,認為不好的就不發(fā),這里面就會帶有很強的主觀意識。我們看到很多傳統(tǒng)廣播式媒體不斷的衰弱就是源于此,有能力的編輯出走做自媒體,年輕的編輯在選稿方面能力較差,導致了整體的媒體水平越來越差。
而在今天,所有的主流媒體都希望自己變成今日頭條的模式,采取算法進行內容分發(fā),內容平臺會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公眾號進行寫作,然后由算法進行興趣推薦,由閱讀者進行內容好壞的評判,這也是非常典型的去中心化。很顯然,去中心化的算法模式會比編輯人工審核模式要更有效率,在文章的過濾水平上也會好很多,在AI技術不斷發(fā)展的今天,傳統(tǒng)的人工審核模式在未來面臨淘汰的危險。
知乎和今日頭條的知識共享模式,就非常接近于“去中心化”的本質了。
小商幫科技在《共享經濟到底都有哪些模式?看完這篇就夠了》一文中,詳細描述了當前共享經濟的主要模式,我們可以發(fā)現,共享經濟天然具有“去中心化”的能力。
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由節(jié)點來自由選擇中心、自由決定中心。
簡單地說,中心化的意思,是中心決定節(jié)點。節(jié)點必須依賴中心,節(jié)點離開了中心就無法生存。去中心化的意思,是節(jié)點決定中心,中心必須依賴節(jié)點,中心離開了節(jié)點就無法存在。在去中心化系統(tǒng)中,任何人都是一個節(jié)點,任何人也都可以成為一個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階段性的,任何中心對節(jié)點都不具有強制性。
很顯然,我們當前的社會仍然無法做到“分布式”的結構,而正處在由“中心化”到“去中心化”的轉變之中。今日頭條在知識共享領域去掉了自上而下的推送中心,改為由閱讀者投票選擇的推送中心,這樣,在今日頭條體系范圍內的所有內容提供者和閱讀者,成為了去中心的結構,中心(內容提供者)不再唯一,而是多個中心,多個節(jié)點(閱讀者)的結構。但總體而言,這種體系依附于今日頭條這樣的大型平臺,而近日頭條則是很多大型平臺節(jié)點中的一個。
滴滴,摩拜,Airbnb、知乎等都是如此,以一個大的管理平臺容納更多的中小中心,然后消費者在這個平臺上與這些中小中心一起,形成一個去中心化的體系。
美國商業(yè)咨詢師Ori Brafman和CATS軟件公司前CEO Rod A. Beckstrom 2008年出了一本專門研究去中心化組織的書,《海星與蜘蛛:無領導組織不可阻擋的力量》(The Starfish and the Spider: The Unstoppable Power of Leaderless Organizations)。
在書中描述到,傳統(tǒng)組織就如同蜘蛛,它的智力集中在大腦,只要你把蜘蛛的頭去掉,蜘蛛就會死亡。而去中心化組織就如同海星,海星根本就沒有頭。它的智能分布在身體各處,一旦你打掉它身體的一部分,那個部分甚至可能自己再長成另一個海星。
可以看出,相比于傳統(tǒng)的中心化結構,去中心化的結構具有更強的生命力,而去中心化的結構中,即使出現了一些問題,也不會影響到整個大局。
比如P2P的文件下載技術,在互聯網時代的最早期,所有公共內容都要放在中心服務器上,各地網民都從這些有限的若干個服務器上下載。服務器和網民是類似于傳統(tǒng)的上下級關系——這時候反盜版比較容易,你只要把那些包含非法內容的服務器都關了就行。
可是后來出現了p2p,換句話說就是網民到網民的技術,盜版文件在網民的個人電腦之間互相傳遞,根本就不需要什么中央服務器?,F在人們常用的迅雷、電驢、BT等下載工具,就都是基于p2p的。
迅雷背后至少還有個公司,而電驢和BT根本就不屬于任何公司。這種下載方式是“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的:人們自由下載,隨意分享,既不打算賺誰的錢,也不用被誰管。像這樣的情況應該關誰的電腦呢?更關鍵的是,每個文件都同時存在于多個電腦之中,哪怕你關掉一批也很難對整個系統(tǒng)造成影響!
如果從更長的歷史維度和更高的起點來看,我們會發(fā)現商業(yè)社會正逐步在從“中心化”過度到“去中心化”的過程中。
在原始社會,由于人類的狩獵水平和工具水平都不夠發(fā)達,農耕經濟尚未出現,如何裹腹是當時最重要的問題,饑一頓飽一頓是經常會有的事情。為了能夠讓大部分的人都有東西吃而不至于餓死,每個部落自發(fā)的會出現食品的配額制度,這樣,就自然而然出現了“中心”,這個時候,中心是非常牢固的,神圣不可侵犯,每個人都必須依賴這個中心才能生存,除非發(fā)生戰(zhàn)爭。在這種模式下,你吃什么,吃多少,不由你自己決定,而是由“中心”來決定。
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資料不斷豐富,商品交易越來越發(fā)達,每一個生產廠家都成為了一個“中心”,而消費者是中心之下的節(jié)點。很顯然,資本主義階段的消費者已經有權從多個中心中進行選擇,以食物為例,在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對于食品而言,吃什么,吃多少,主要由自己根據消費能力和喜好進行決定,人們擁有更多的選擇權,而每一個“中心”弱化了不少。但此時,中心與節(jié)點之間,依然存在著層層的經銷或中介組織,這種方式介于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之間。
在理想的共產主義社會,主張或提倡整個社會作為整體,由社會擁有和控制產品、資本、土地、資產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眾利益。在共產主義社會中,社會產品極大的豐富,人民按需分配產品(相當于基于人工智能的按需分配體系),“中心”的概念極度弱化,網格中的每個人真正實現了自由和平等,分布式的結構將會真正形成。
可以說,在理想狀態(tài)下,人類科技的進步和生產資料的極大豐富,將會自然而然產生出共產主義,當然,以上說的是理想狀態(tài),現實社會中,由于人口的膨脹和資源的枯竭,全世界實現共產主義的難度是非常大的。
在理想的狀態(tài)下,基于5G的物聯網時代,加上AI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初步的共產主義形態(tài)將會形成,而共享經濟只不過是這一形態(tài)的初級階段。其表現是將資本主義和去中心化中間的經銷商或者中介給去掉,直接形成中心和網格節(jié)點的對接,并在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之后,大大提升物品(包括虛擬物品,如知識)的使用效率。
在共享經濟之前,電子商務承載著中心與節(jié)點直接對接的重任,電子商務希望利用網絡把買家和賣家直接聯系到一起,從而將中間商給跨過,帶來兩者真正的連接。不過,由于電子商務模式本質上依然建立在“廣播”的模式中,在僅有一個“電子商務中心”(如淘寶,京東等)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商家涌入后,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商品展示難度加大,買家和賣家溝通難度加大的情況,所以,在互聯網紅利期結束之后,互聯網之上的推廣成本逐步增加,從而造成電子商務增長的減速。
從目前來看,這個減速不可避免,延緩的方式是在體系內增加中心點,然后由這些中心點去分散一個中心點的流量壓力,從而使得賣家的展示成本能夠降低,展示效果會更加精確。淘寶,天貓,聚劃算,閑魚以及網紅直播等等,都是這種小中心點分散大中心點流量的思路,不過,隨著體量的不斷增大,這種分流展示的效果終究會有盡頭。
在這種情況下,馬云提出了“新零售”,在新零售的體系中,阿里巴巴提出了:“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的泛零售形態(tài)”,“重構人貨場”,將以往的“經驗供貨”、“分渠道場景”以及“模糊的消費者”,變成“數字化的消費者”、“按需智能供貨”以及“無處不在的消費場景”。
可以說,新零售的誕生,就是為適應即將到來的“去中心化”的時代而誕生的,從Costco開始,零售行業(yè)去中介化非常的明顯,而線下線上結合,利用大數據驅動的新零售,則用網格化的方式將過去中心化的零售模式,轉變成為去中心化的零售模式,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在新零售之下將會達到極大限度的滿足。
關于新零售,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小商幫科技的歷史文章《新零售,吹響阿里巴巴向騰訊和京東宣戰(zhàn)的號角!》一文。
而在商業(yè)的去中心化進程中,需要有兩個重要的基礎:信用和貨幣。
小商幫科技在《8年暴漲273萬倍,比特幣的前世今生》一文中,詳細分析了比特幣以及相關的區(qū)塊鏈概念,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搜索查閱。
可以說,比特幣的誕生,就是一種完全“去中心化”的貨幣體系,這種貨幣體系的誕生是與當前商業(yè)社會的“去中心化”相輔相成的,而不是莫名其妙突然蹦出來的概念。
共享經濟的大火,物聯網時代即將到來,AI時代極大的解放生產力等等因素,都在加速去中心化的商業(yè)社會的誕生,而這一切,都促成了類似于比特幣這樣的虛擬貨幣瘋狂的暴漲,因為一個很顯然的趨勢是,全球的互聯網社會很有可能會比現實的人類國家組織更加快速的接近共產主義社會,從而實現真正的分布式結構。
區(qū)塊鏈的概念,是實現未來“分布式”結構的重要概念之一,如果沒有區(qū)塊鏈的這種對于“賬本中心”的管理機制,那么,未來的分布式結構要實現是非常困難的。
我們可以引用一個管理學上的“酒與污水定律”。意思是一匙酒倒進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進一桶酒里,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在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體系里,一個節(jié)點的缺失或者壞節(jié)點的進入很可能破壞或者毀滅原有體系,原因就在于一個壞節(jié)點的進入會破壞信任機制,最壞的結果是引發(fā)連鎖反應形成惡性循環(huán)導致平臺“崩潰”。
而在區(qū)塊鏈的理念中,這種“崩潰”的可能性則幾乎沒有,因為每一個節(jié)點的“賬本”都會在整個網絡中得到確認并生效,一個節(jié)點出現問題并不會導致整個網絡的崩潰。
可以看出,基于區(qū)塊鏈技術和理念的去中心化,才是真正的去中心化,而目前的共享經濟體系,則依然需要中心,比如共享出行需要Uber和滴滴,共享單車需要摩拜,ofo等,共享民宿需要Airbnb等等,這些只是部分實現了去中心化,而不是真正的去中心化,因為在去掉各種中心的同時,這些平臺自身成為了新的中心。
雖然基于區(qū)塊鏈的虛擬貨幣可以很快實現去中心化,但信用卻沒那么容易,畢竟互聯網的信用體系基于大數據的基礎,而在世界各個國家,信用體系的建設,尤其是互聯網信用體系的建設進度是非常不同的。沒有一個國家會統(tǒng)一把本國的大數據放到互聯網與全世界進行共享,也沒有一個國家會把大數據給一家民營單位完全開放來做征信體系。
小商幫科技曾經撰文《阿里巴巴密集的征信布局,到底有什么戰(zhàn)略企圖》,文中詳細闡述了國家信用體系建設的種種問題,可以說,信用體系要實現全面的去中心化的建設難度是非常大的,類似于《黑鏡》第三季第一集中出現的全社會參與的信用打分形式基本上不太可能實現。更有可能的是在國家背書之下,各個大數據廠家共同接入建設的格局。
我們對上述的內容做一個小結:目前的商業(yè)社會正處于由中心化的商業(yè)模式,逐步轉向去中心化的商業(yè)模式之中,目前主流的商業(yè)模型,包括共享經濟,區(qū)塊鏈和新零售等等,都是去中心化商業(yè)模式的體現,在此過程中,與之相輔相成的信用體系建設,虛擬貨幣體系建設等都將長期存在發(fā)展的空間。而物聯網時代,人工智能加上共享經濟將會使得互聯網社會有可能比人類現實社會更早進入共產主義初級階段。
在這種時代的大變革之下,你會發(fā)現商業(yè)的脈絡正在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相應的,我們的投資思路也需要發(fā)生變化。
小商幫科技認為,在中心化向去中心化的商業(yè)變革中(實際上,去中心化的變革不僅僅發(fā)生在商業(yè)中),未來仍然存在如下的機會:
1、共享經濟依然具有非常強大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來自于年輕人
任何的社會變革,都離不開年輕人,共享經濟就誕生于年輕人的群體,這一群體的特點是:有非常強烈的創(chuàng)新欲望,有非常強烈的社交欲望,以及經濟條件整體不寬裕。
這就決定了這個群體希望用最省錢的方法,來實現最“酷”,最有品質的生活目標。Airbnb的創(chuàng)始人因為窮困潦倒而出租了自己的床位,結果發(fā)現了民宿共享的巨大機會;共享單車因為其0.5-1元錢的騎車費用,使得年輕人紛紛投入其懷抱,每天大街上各種顏色的單車成為了城市的一道特殊風景。
在共享經濟中,產品本身越貴,但共享的價格越低,則使用者的體驗一般會越高,比如滴滴,在最初時價格如此低廉,使得絕大部分的打車者變成了網約車的使用者。而產品價格越低,而共享的價格沒有相應的變得非常低,則消費者會越挑剔,比如目前有部分共享充電寶的公司將充電線以較高的價格出售,這會導致這家公司的充電業(yè)務出現急劇的下滑。
而正是因為共享經濟的年輕屬性和低價屬性,目前部分打著共享經濟旗號做“高端”業(yè)務的公司是沒有大量的業(yè)務基礎的,比如之前的易道,本人也并不看好那一類的模式。
在未來,具有“好生意”本質的共享經濟將會有巨大的投資價值。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小商幫科技的文章《從宗教,茅臺到共享經濟,好生意的本質是什么》。
2、社交媒體領域空間很大
之所以是社交媒體而不是社交網絡,是因為在目前階段,社交媒體的變現能力更強,而單純的社交網絡比如微信等,在變現方面難度會大的多。
社交媒體之所以能夠快速發(fā)展,就在于其“去中心化”的角色。在門戶時代,門戶放什么,我沒看深,在博客時代,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看的博客,草根內容創(chuàng)作者風起云涌,中心被大大弱化。在微博時代,由于其輕量化的特點,信息傳播更加快速和便捷,每個人都可以隨時隨地生產內容,成為某個時刻的中心,每個人又可以成為閱讀者來關注想看的內容。從目前來看,國內的微博和今日頭條在社交媒體方面是做的最好的。
雖然有很多的競爭者涌入,不過,目前的體驗上看,微博和今日頭條依然是最為強大的。從算法體驗上來看,微博的內容推薦顯然沒有今日頭條做的好,而今日頭條的社交屬性則差了很多??梢钥闯觯瑑烧弋斍罢诓粩嗟幕ハ嗳诤?,微博引入了更多的推薦算法,而今日頭條則引入了更多的大小V做社交,未來,這兩家公司之中誕生一個真正的全球化的社交媒體可能性非常的大,也有可能兩家都會成功。
3、信用體系建設存在巨無霸的機會
我們前面說過,信用體系的建設很難實現完全的去中心化,但部分的去中心化是可以實現的。比如某一個人的信用,可以綜合阿里巴巴的芝麻信用,中國移動的信用以及銀行的信用等等,將各種信用進行綜合評估后由系統(tǒng)打分,或者給出信用的各個維度分析報告,從而獲得這個人的較為客觀的信用評價。隨著未來數據維度的不斷加深,信用體系將會越來越不依賴于某個單獨的平臺,而會更加的真實可靠。
那么,這里面參與信用體系建設的一些單位就會存在投資價值,小商幫科技認為,在信用體系建設中,銀行、保險、電信這樣的國企,尤其是目前已經在做信用體系建設的單位,例如中國平安以及芝麻信用這樣的民企等都有機會參與其中,甚至是肯定有機會參與其中,雖然征信的整體市場空間不算太大,但這背后的潛在價值是非常大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阿里巴巴密集的征信布局,到底有什么戰(zhàn)略企圖》進行查看。
4、物聯網時代越來越近
萬物互聯的時代很快即將來臨,在2019年5G網絡標準成熟并開始推向市場之后,2020年左右,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將會迎來非??焖俚陌l(fā)展,這種發(fā)展速度堪比移動互聯網取代PC時代的發(fā)展速度。
物聯網的網格化連接方式,天然就是為商業(yè)的去中心化以及未來的分布式結構做準備的,可以說,未來社會的物聯網才是一切網絡商業(yè)模式的基礎。
5、新零售的機會
對于新零售而言,小商幫科技認為這已經成為了全球領先的零售商共同的目標。
只不過,由于誰都沒有真正實現過完整意義上的新零售,所以可以用“摸索階段”來形容新零售的機會。
這其中,很多的技術工作由平臺方自行完成,比如阿里巴巴,亞馬遜,京東等,對于他們是否能夠做到比較完美的新零售境界,其實是存在投資風險的,因為預期與實際很可能會存在差距。
不過,為新零售提供服務的公司依然存在投資的機會,比如說,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的解決方案提供商,比如說傳感器網絡的硬件提供商,比如接入新零售體系的物流公司等。
但由于物聯網的技術和標準爭議比較多,當前的應用場景并沒有足夠豐富,因此,物聯網產業(yè)的發(fā)展一直不溫不火。
鑒于此,小商幫科技認為,物聯網領域目前最大的投資機會在于其感知層,也就是集成電路、傳感器和RFID&二維碼這些領域。尤其是集成電路領域,掌握核心科技的公司將會在未來的物聯網戰(zhàn)爭中取得先發(fā)的優(yōu)勢。
以上列舉了5個去中心化會碰到的投資機會,實際上還有更多的技術和應用也會和去中心化進行結合,比如人工智能等,不過,這些技術可以融入包括物聯網,新零售,征信等等領域,所以不再單獨羅列。
